Solana 是什麼?怎麼買?還有沒有潛力?一文看懂:背景、趨勢

作者:小君
Updated On 2025年10月31日
章節目錄
Solana 是什麼?快、便宜、像「區塊鏈界的 iPhone」
生態系全面爆發:從 DeFi 到 Meme,甚至還有手機
Solana 代幣 SOL 是什麼?用途、機制與價值解析
Solana 的前世今生:從暴紅、崩盤到重生的三年故事
為什麼Solana又紅了?2024–2025 年重生關鍵
怎麼買 Solana?完整新手教學(現貨、合約、錢包一次搞懂)
Solana還有沒有潛力?風險與機會並存
結語:從投機鏈到應用鏈的轉折
附錄|Solana、Ethereum、BNB Chain關鍵指標對比(2025 Q3)

還記得 2021 年那波牛市嗎?大家口口聲聲喊著「以太坊殺手」滿天飛,結果能撐到現在的,其實只剩 Solana。當年它以「超快速度」與「超低手續費」出名,NFT 熱潮也讓它一度成為年輕人最愛的公鏈之一。

但後來 FTX 倒下、Solana 幾乎跟著被埋,從高點 250 美元崩到 8 美元出頭。結果呢?三年後它又站起來,交易量超越以太坊、Meme 幣炒翻天,還推出自家手機,簡直像區塊鏈界的「iPhone」。

所以今天這篇,我們就要來一口氣看懂:Solana 到底是什麼?為什麼會重新爆紅?還有,現在到底還能不能買?

Solana 是什麼?快、便宜、像「區塊鏈界的 iPhone」

Solana 這條公鏈最早是由一位前 Qualcomm 工程師 Anatoly Yakovenko 帶頭做的。Qualcomm 是做手機晶片、網路通訊的公司,所以他的思維一開始就不是「我要做一個很去中心、慢慢處理很安全的錢」,而是「我要把區塊鏈這台伺服器超頻,讓它可以像網路服務一樣秒刷不卡」。

換句話說,Solana 一開始的開發理念就是:速度、效率、大規模使用者。它想做的不是數位黃金,而是「區塊鏈版的 App Store 生態」。

Solana是怎麼做到快的?

Solana 最大的招牌技術,叫做 PoH(Proof of History,歷史證明機制)。

一般區塊鏈在處理交易時,大家都在比「誰先?誰後?這筆要不要算?」所以會卡很久。

Solana 的做法是先把「時間」寫死:每一筆交易在進入系統時就被打上精準時間戳,等於先排好隊。

想像大家在群組搶紅包,Solana 不是事後回頭吵「我先按的啦」,它是直接錄影+截圖,精準記下 12:00:01 誰按,12:00:02 誰按,吵不起來,自然也不用慢慢對帳。

這個設計的好處是什麼?

  • 速度暴衝:理論值可以到 每秒 65,000 筆交易(TPS)。
  • 費用低到像免錢:一筆交易手續費通常不到 0.001 美元,也就是幾乎可以忽略的等級。

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把 Solana 比喻成「Web3 的蘋果生態系」。因為它希望做到的是,你不用懂區塊鏈,也能流暢用上面的一堆應用,就像拿 iPhone 下載 App 一樣直覺。

那Solana跟比特幣、以太坊差在哪?

這邊超重要,因為很多新手會把所有幣都當成「種類不同的比特幣」,但它們其實在解決完全不同的問題。

比特幣(BTC)在做什麼?

比特幣的定位就是「數位黃金」。它的目標是:安全、不被審查、抗通膨、價值儲存。它比較慢、比較貴,但很穩、很去中心。比特幣不是拿來跑一堆小額交易 App 的,它根本沒打算當你的行動支付工具。

以太坊(ETH)在做什麼?

以太坊算是「智慧合約的基礎建設」,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發 DeFi、NFT、遊戲、DAO。但因為以太坊本身比較慢、手續費高,所以它後來走一條「分層擴充」的路,也就是你常聽到的 Layer 2(像 Arbitrum、Optimism、Base 那些)。

簡單說:以太坊的主網是法院,Layer 2 是分局。大家先在分局處理,最後再回法院蓋章。

那 Solana 在做什麼?

Solana 直接反其道而行:它希望「主鏈本身就夠快、夠便宜、夠好用」,所以很多事情都在同一層完成,而不是拆很多 Layer 2。

對開發者來說,體驗很像「我就是在一個整合好的平台上做產品」,不用自己東拼西湊。對一般人來說,就是快、便宜、好上手。

你點一下、資產就過去了,沒有那種「等等我切鏈、橋資產、跨 L2」的痛苦流程。

用一句話來比喻三者的定位:

  • 比特幣:數位黃金,拿來保值。
  • 以太坊:智慧合約的標準配備,開發彈性大
  • Solana:一體成型的高速行動裝置系統,希望讓 Web3 應用真正跑起來。

但Solana真的完美嗎?

當然沒有,Solana 為了追求極致速度,做了一些比較中心化的設計(例如節點硬體門檻高,能參與網路維護的人相對少),這會被批評「太集中」、「不像傳統加密那麼去中心」。

另外,Solana 也發生過多次「宕機」事件:整條鏈直接暫停、不能用,時間從幾分鐘到幾小時都有。

這對一條主打『要當全球級支付網路』的公鏈來說,可信度就是扣分。不過在後續的版本更新之後,停擺狀況逐漸減少,穩定度比早期改善很多,但這一塊還是投資人心中的問號。

如果你要用最直白的一句話記下 Solana,就是這句:「Solana 想做的是:一條大家每天在用的、高速區塊鏈,而不是一個只拿來放錢的保險箱。」

生態系全面爆發:從 DeFi 到 Meme,甚至還有手機

如果說 2021 年大家記住的 Solana 是「哇靠好快」,那現在的 Solana,已經變成一整個可以自給自足的鏈上國度。

我們來看幾個最重要的板塊:DeFi、NFT、Meme 幣、手機(硬體)、還有支付與穩定幣。

DeFi:錢在這條鏈上真的「會動」

Solana 上的去中心化金融(DeFi)不是只有單純換幣,已經是「一整套銀行生態」。為什麼這塊重要?

因為 DeFi 是「資金的心臟」。

只要鏈上金融還有活人、有成交、有借貸,整條鏈就不算死。Solana現在的DeFi活動量,是它真正「復活」的關鍵訊號之一。

  • Jupiter:這是 Solana 上最有名的聚合交易平台,可以把不同交易池的流動性合在一起幫你找到最好的價格。對使用者來說,它就是「鏈上的比價引擎+兌幣入口」。很多人第一次用 Solana,就是打開 Phantom 錢包 → 連到 Jupiter → 直接換幣,根本不用經過中心化交易所。
  • Marinade Finance:這個專門做質押(staking)。簡單說,你把 SOL 抵押進去,可以拿到代幣化的「mSOL」,同時還能把mSOL拿去其他地方繼續賺收益。對新手來講,這就是「放定存還可以拿定存單出去再賺一次」。
  • MarginFi / Kamino:這類平台走借貸、槓桿、收益優化方向,越來越像加密版的「券商+理財工具」。有些玩家甚至不用傳統交易所,直接在這些協議裡做槓桿交易、借錢、套利,整套流程都在鏈上完成。

NFT:不是只有猴圖,而是新的品牌原生地

Solana 的 NFT 生態在 FTX 之後差點斷氣,但後來重新站起來,變成一個「新的原生潮牌孵化地」。

差別在哪? 

以太坊上很多NFT專案走「藝術收藏/文化資產」的定位; 

Solana上的NFT則更偏「年輕人社群+實際可用的會員證」,速度快、省 gas,所以大家交易跟互動都比較日常。

  • Magic Eden / Tensor
    這兩個是 Solana上最活躍的NFT市場。Tensor 在後期特別吸引交易型玩家,因為它比較像「NFT 版幣安」,功能偏交易員導向:報價、掛單、搶地板價都很快。Magic Eden 則走「品牌+流量」,幫很多專案包裝、發售、導流,甚至跨鏈。
  • MadLads
    這是Solana生態裡最具代表性的NFT IP 之一。它不只是「一張圖」,而是變成一個社群身份,還延伸到實體活動、合作企劃。 換句話說,Solana的NFT不是只能當收藏品,它正在往「你在網路上的身分名牌」這個方向長。

Meme 幣:錢不只是資金,還是流量引擎

這一塊是 Solana 最近整個爆紅的原因,甚至可以說是重新帶回人氣的主力武器。

以前大家笑說「meme 幣沒價值」,但你現在回頭看,這已經變成一種「帶使用者進來的行銷漏斗」。 

很多從來沒碰過鏈上應用的人,第一次裝 Phantom、第一次學怎麼連錢包,都是因為想買 WIF 或 BONK。

也就是說:Meme 幣幫 Solana 把使用者搬進來了,活水就進來了。

  • BONK、WIF、POPCAT
    這些都不是所謂「有嚴肅商業模式」的代幣,說白一點就是迷因幣,但影響力非常真實:它們吸引了大量投機資金、這些資金留在 Solana 生態裡到處跑(NFT、DeFi、空投),讓整條鏈每天都很熱鬧!

手機與硬體:不是喊 Web3,而是做一台真的能用的手機

這一塊是 Solana 跟其他公鏈最不一樣的地方,直接走到硬體。

為什麼硬體重要? 

因為這代表 Solana 的野心不是只做「一條供開發者玩的公鏈」,而是直接往「日常裝置」走。 

就像蘋果不是只有 iOS,它有 iPhone;Solana 不是只有鏈,它也有手機。

  • Solana Saga(首代手機)
    一開始被大家吐槽「誰要買一支鏈上手機啊」,結果後來因為搭配的空投福利,Saga 反而變成「買手機送幣」的神話。真的出現排隊搶機的狀況。雖然最近又公告了以後不再為這隻手機進行更新,但不影響下一代的 Seeker。
  • Seeker(第二代)
    他們後來不是說說而已,是真的往下一代做。Seeker 嘗試把:錢包、dApp(去中心化應用)、交易功能、空投入口…全部塞進一支手機裡。簡單說,它想讓一般人「不用懂鏈,也能自然使用鏈上的東西」。這個我自己也有買一隻!

支付與穩定幣:不是講理想,是在走入日常交易

最後一塊,很多人忽略,但其實是長期最有機會真的落地的東西:支付

這一段其實就是 Solana 最想證明的價值:加密貨幣不是只能拿來炒,而是可以變成「我付錢給你,你馬上收到」的基礎層。

  • USDC on Solana
    在 Solana 上流通的美元穩定幣(像 USDC)規模已經達到數十億美元等級,意義在於:轉帳幾乎零手續費、幾秒到帳、不需要銀行週末上班,這就非常接近「跨國電匯,但是快超多」這種真實需求。
  • Solana Pay / 商家串接
    有越來越多支付應用、甚至像 Visa、Shopify 這類傳統支付/電商系統開始和 Solana 互通。重點不是「刷加密貨幣很潮」,而是對商家來說,收款更快、手續費更低、跨境沒那麼煩。

把這五塊放在一起看,你會發現一個很關鍵的點:

Solana 現在不是只靠單一故事(例如「TPS 很高」或「meme 幣好好玩」)在撐,而是整條鏈已經長成一個「錢可以在裡面轉、商品可以在裡面賣、社群在裡面認同彼此、硬體甚至幫你入口」的生態系。

講白一點:它已經開始像一個國家了。有金融系統、有貨幣、有品牌、有娛樂、有裝置,甚至有它自己的「手機入口」。

Solana 代幣 SOL 是什麼?用途、機制與價值解析

Solana 整個生態的核心燃料,叫做 SOL

SOL 是什麼?

SOL 就是 Solana 網路上的原生代幣,功能不是「拿來炒一炒」而已,它其實同時扮演三種角色:

1. 支付手續費的燃料

你在 Solana 上做任何事:轉帳、Mint NFT、參加 DeFi、鑄 meme 幣,每一筆交易都要付一點點手續費,而這個費用就是用 SOL 來付。因為 Solana 的手續費極低,所以哪怕是很小額的資金,也能在鏈上不斷移動,這其實是整個生態可以「玩起來」的基礎。

2. 質押(Staking)用的權益代幣

Solana 是一條使用權益證明(PoS 家族)類型共識的鏈,意思是:節點需要抵押 SOL 來參與網路安全、驗證交易、產生區塊。對一般使用者來說,你也可以把手上的 SOL 拿去質押給驗證者,換回來的就是「質押收益」,有點像放定存,每一段時間會拿到額外的 SOL。這就是為什麼很多長期持有者會說「我不只是放著,我是把 SOL 拿去工作」。

3. 治理與話語權(影響路線的籌碼)

雖然 Solana 的治理不像某些 DAO 是完全投票制,但持有大量 SOL 的參與者,確實在生態發展方向、資金分配、基礎建設優先順序上,會有比較大的影響力。簡單說,SOL 不只是「錢」,它同時也是你的地位。
可以這樣想:如果說整條 Solana 生態是個高速運作的城市,那 SOL 同時是「油」、「地權」跟「投票權」。

也因為它跟整個鏈的使用量綁超緊,所以 SOL 的表現,往往跟「這條鏈上到底有沒有人在用」高度相關。只要生態內真的有人在轉帳、玩 DeFi、買 NFT、搶 meme 幣、用手機錢包,需求就會回到 SOL 本身。

Solana 的前世今生:從暴紅、崩盤到重生的三年故事

在了解 Solana 是什麼、SOL 有什麼用之後,我們再回頭看看 Solana 的「人生曲線」,因為這條鏈的故事,幾乎是幣圈的縮影:從神壇跌到谷底,再用實力爬回來。

2020–2021:閃亮登場,牛市新寵兒

Solana 在 2020 年正式上線主網,當時大家都在瘋 DeFi 和 NFT,市場渴望一條「又快又便宜」的公鏈。憑藉著高 TPS、低手續費,Solana 很快吸引大量開發者與資金湧入。

2021 年是它的高光時刻:NFT 市場 Magic Eden 爆紅、DeFi TVL(鎖倉總量)一度衝破 100 億美元、價格從不到1美元飆升至歷史高點約259美元(2021 年 11 月)。那時候的 Solana,被稱作「以太坊殺手」,幾乎是每個新專案的首選鏈。

2022:FTX 崩塌、從天堂跌回人間

然而,好景不長。Solana 在技術上雖然表現亮眼,但在資本面上卻高度依賴 FTX 與 Alameda Research——這兩家公司的創辦人 Sam Bankman-Fried(SBF)是 Solana 的早期大力支持者與主要持幣人之一。

當 FTX 在 2022 年 11 月爆雷時,市場瞬間對 Solana 失去信心。 FTX 資產清算消息一出,Solana 的價格直接從約 30 美元崩到 8 美元;開發者出走、鏈上活動暴跌,甚至有人宣告「Solana 完蛋了」。

而且同時期,Solana 還因多次宕機(全網暫停運作)被批評為「中心化假公鏈」。2022–2023 年初,這條曾經最耀眼的鏈,成了「市場最不被看好」的代表。

2023–2024:從谷底反彈,Meme 幣與手機救活整條鏈

但命運轉折點來得很戲劇化。2023 年底開始,Solana 社群自發復甦,出現了 BONK 這個狗狗迷因幣,一夕之間帶回市場熱度。接著 Jupiter、Tensor、MadLads 等原生項目陸續崛起,鏈上交易量暴增。

2024 年,Solana 更透過 Saga 手機空投熱潮再次搶回話題。那段時間,大家買手機不是為了手機本身,而是為了拿空投,甚至讓 Saga 一度賣到缺貨。鏈上日交易量、活躍錢包數、穩定幣流通量全面回升,市場開始重新審視這條鏈。

到 2024 年底,SOL 價格從低點翻漲超過 10 倍,重新站回主流幣種之列。

2025:重新成為主角,生態與資金雙回流

截至 2025 年第三季,Solana 已經穩定成為市值前五大公鏈之一,鏈上日交易量經常超過以太坊。新的 Seeker 手機、meme 幣熱潮第二波、以及大型穩定幣(USDC)與支付巨頭(Visa、Shopify)接入,都讓這條鏈從「投機故事」變成「真實應用」。

這段歷史讓人看見:Solana 的成功不是靠單一事件,而是靠「社群、技術、應用」三者輪流拉著走。它的價格走勢雖然過山車,但底層使用數據卻越來越穩。

一句話總結——Solana 曾經被視為幣圈最被低估的倖存者,現在正慢慢變成區塊鏈真正的速度代表。

為什麼Solana又紅了?2024–2025 年重生關鍵

如果說前幾年 Solana 的故事像是一場跌宕起伏的劇,那 2024–2025 年就是它「逆襲」的第二季。這次它不只是靠話題炒作,而是底層數據真的動起來。

1. 真正的「鏈上活人」回來了

以前很多鏈上交易量都是機器人互刷,但2024年開始,Solana 的使用者結構明顯變了。 

根據 Artemis 和 Messari 的數據,Solana 每日活躍錢包數(DAU)從2023年底的約40萬個暴增至2025年初的超過150萬個,其中超過三分之一來自新註冊用戶。

這代表不是舊玩家回來炒,而是新用戶真的進來玩。

尤其在鏈上支付、NFT、DeFi 這三個領域,交易筆數與互動量都刷新歷史高點。這種「真實使用」才是最關鍵的反彈訊號。

2. 流動性重分配:資金從以太坊、BNB、甚至新鏈流回 Solana

2024 年整個市場的結構有明顯轉變:當 Layer2 與新公鏈越來越多、體驗越複雜時,反而讓開發者和資金重新回頭選擇一條「速度快、成本低、體驗簡單」的鏈。 Solana 剛好符合這三個條件。

根據 DefiLlama 數據,Solana 的 DeFi TVL 在2024年底突破70億美元,比一年前成長超過5倍。這並非空氣流量,而是穩定幣、借貸、質押資金的實際回流。

機構端(特別是 Jump Crypto、Multicoin、Pantera)也重新進場,顯示專業資金對它的信任恢復中。

3. 應用開始「鏈上原生化」

以前很多 Web3 專案是「Web2 外殼+區塊鏈貼標」,但2024年開始有越來越多應用真的是「為 Solana 而生」。

例如:Helium Mobile 把電信流量和 Solana 代幣經濟結合;DRiP 用 NFT 空投系統重塑創作者生態;Solana Pay 讓品牌直接收 USDC,不再需要傳統金流平台。

這些都不是炒幣,而是實際「讓鏈變成基礎設施」的例子,它們不僅帶來交易量,更讓一般人第一次用到區塊鏈,而不自覺。

4. 社群文化成熟:從「快閃炒幣」變成「長期信仰」

Solana 社群是幣圈少數能從崩盤中再生的例子。早期的狂熱玩家,現在變成生態推動者:有人負責做開發工具、有人辦黑客松、有人專門做教育內容。

這種「自己養自己的生態」的能量,是其他鏈難以複製的。當一條鏈有了文化,它就不只是技術,而是一個會自我維持的系統。

5. 宏觀環境也在幫它

隨著美聯儲放緩緊縮、全球流動性回升,市場對高增長、高效率資產重新產生興趣。而在這波行情中,Solana 變成了「效能派公鏈」的代名詞。

它不像比特幣那樣靠避險敘事,也不像以太坊被 Layer2 分走流量。當資金尋找「既有深度又有題材」的標的時,Solana 剛好站在完美交叉點。

總結來說,這次的 Solana 熱潮,不是一次短期炒作,而是三股力量同時推著走:使用者真的回來了 → 資金真的進來了 → 應用真的跑起來了。

也就是說,它不再只是那條「快得要命的鏈」,而是開始變成「有自己生命力的生態系統」。

怎麼買 Solana?完整新手教學(現貨、合約、錢包一次搞懂)

講完背景、生態、代幣,接下來最實際的問題來了,要怎麼買 Solana(SOL)?

其實買法很簡單,但根據你想「長期持有」還是「短線操作」,做法會不太一樣。以下我幫你分成三種情境說明:現貨購買(最適合新手)、合約操作(進階玩家)、錢包存放(安全管理資產)。

一、現貨購買(新手最推薦)

這是最簡單也最穩定的方式。你直接用台幣或美元購買真正的 SOL 幣,持有在交易所或錢包裡,價格漲你就賺。

步驟 1 – 註冊交易所帳號:台灣可直接使用的合法交易所包括:MAX ExchangeBitoPro(幣託)XREXHOYA BIT,這幾家都支援台幣入金,只要用手機、身分證驗證就能完成 KYC。

步驟 2 – 入金:綁定一個你個人的銀行帳戶,用網銀或轉帳把台幣匯入交易所帳戶(通常 1–2 分鐘內可到)。

步驟 3 – 下單購買:入金後在「交易區」搜尋 SOL/TWD。你可以選「市價單」(立刻成交)或「限價單」(設定價格等它成交)。第一次建議用市價單,買一點點練手。

步驟 4 – 提幣或持有:買好後可以選擇放在交易所裡(方便觀察價格)或轉出到錢包(安全、能體驗鏈上應用)。

二、合約交易(適合進階操作與短線投資)

如果你已經了解風險、想做短線或雙向操作(漲跌都能賺),可以用 合約交易

這邊很推薦一個安全又合規的平台給大家:

Mitrade 是全球受監管的多資產交易平台,支援 SOL/USD 合約交易,特色是:

  • 無需持有實體幣,就能做多或做空
  • 可設定槓桿(最高 10 倍)
  • 可用美元、USDT 入金
  • 介面簡單,新手容易上手
  • 有模擬帳號可練習

使用範例:

假設你預期 Solana 會漲:在 Mitrade 開立做多合約,如果 SOL 從 $150 漲到 $165,槓桿 5 倍的情況下,你的報酬率可能超過 +50%。

反之,若你覺得短期會修正,也能做空,價格下跌時照樣能獲利。

風險提醒

合約交易報酬高,但同樣風險也高。可以先用模擬帳號裡面有 50,000 USD 進行練習,練熟後再用小額真金實測。

>>立即免費體驗<<

三、錢包存放(安全與進階應用)

買完 SOL 之後,下一個問題是:要放哪裡?這邊有兩種常見方式:

1. 放在交易所

優點:操作方便、隨時能賣。

缺點:資產仍在平台控制中,如果交易所出問題(像當年 AAX 或 FTX),幣可能凍結。

2. 自管錢包(推薦中長期使用者)

你可以下載 PhantomSolflare 錢包,這是 Solana 官方推薦的錢包工具。開好帳號後,記得備份「助記詞(12 組英文單字)」——這相當於你的資金鑰匙。

有了錢包,你可以:存放 SOL、體驗 DeFi、NFT、空投、參加鏈上活動、質押(Staking)賺取年化收益。目前 SOL 的質押年化報酬約 6%–7%(依不同驗證者而定),這部分建議選官方推薦的驗證者(如 Marinade、Socean、SolBlaze),安全性較高。

Solana還有沒有潛力?風險與機會並存

講白一點,Solana 也是「高 beta 資產」的代表——漲的時候比別人猛、跌的時候也最慘。

潛力面來看:

  • 技術成熟,速度與體驗領先
  • 生態豐富、社群活躍
  • 手機+支付有機會讓 Web3 真的走進日常

風險面來看:

  • 曾多次宕機,仍存在穩定性疑慮
  • 節點偏中心化
  • 若美國監管對公鏈與錢包收緊,Solana 易被點名

所以,投資 Solana 比較像「押注 Web3 真的落地」。如果下一輪牛市的主題是「鏈上應用」而非「純投機」,那 Solana 的位置,就會非常關鍵。

結語:從投機鏈到應用鏈的轉折

Solana 曾被看成「幣圈速度狂人」,但現在它正試著成為「讓一般人也能用的鏈」。從支付、DeFi 到 meme,從開發者生態到實體手機,這條鏈正在用速度與體驗去證明自己:區塊鏈真的能變成「日常科技」。

也許未來我們不會再說「哪條鏈 TPS 最高」,而是問:「哪條鏈上,有最多人真的在用?」

而那條鏈,很可能就叫 Solana。

附錄|Solana、Ethereum、BNB Chain關鍵指標對比(2025 Q3)

指標SolanaEthereumBNB Chain
每秒交易量(TPS)約 65,000約 15約 300
平均手續費<$0.001約 $2約 $0.10
鏈上日交易筆數約 6,000 萬約 1,500 萬約 3,000 萬
穩定幣流通量(USDC 為主)約 35 億美元約 25 億美元約 20 億美元
主要錢包Phantom、SolflareMetaMaskTrust Wallet
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吗?
点击下方的小星星为这篇文章评分吧~
還沒有收到評分!成為第一個給這篇文章評分的人吧~
大家好,我是小君,【一起學投資】的創始人,我希望把我學到的外匯、虛擬貨幣知識分享給大家,讓我們一起慢慢變富。
大家好,我是小君,【一起學投資】的創始人,我希望把我學到的外匯、虛擬貨幣知識分享給大家,讓我們一起慢慢變富。
讓我們一起學投資吧

加入社群
logo
風險提示:本站所提供的任何內容,包括但不限於文字,圖片等,都不構成投資建議,只是我的個人心得分享,請大家謹慎投資,註意風險。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