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DAO,一種新型的組織形態,可以說是幣圈Web 3的關鍵字之一,目測也會持續到明年。
有人說DAO是對現有股份製企業的革命,也有人認為這只是「幣圈黑手」新鮮割韭菜的姿勢。
Anyway,不論真假,反正在Web3領域很火就對了,不少DAO項目的token上漲的非常兇。
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去中心化組織(DAO)。
DAO就是去中心化自治組織,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的縮寫。從字面意思理解,就是圍繞在區塊鏈上執行,沒有中心化的領導人,由組織成員共同自治的組織。
組織的含義,可以類比成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組織形態「股份制的企業」。而DAO有別於企業的是:
在現實中的企業裡,我們都比較類似於跟隨者。企業領導做出決定後,員工執行命令,股東被動的接受決策帶來的盈利或虧損。
但在DAO裡不是這樣,你只要擁有代幣,就相當於是DAO項目的決策者,享有所有權和投票權,可以參與投票來決定團隊走向。
組織條約不由文字記錄,而是寫成程式碼存儲在區塊鏈中,並且由智能合約執行。這就可以保證在沒有可信的第三方情況下,DAO仍是朝著成員的投票結果發展,而不會有人在其中渾水摸魚。
當然不同的DAO組織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條例、獲利和加入方式。比如如何享有特權、紅利是代幣或是實物等。
起初DAO被稱為「分佈式自治組織」,Distribut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。直到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在2013年公開談到DAO之後才改以DAO做為統稱。
DAO究竟是如何的運作的呢?
小君舉個實例來幫助理解。
現在很多購物中心都有自動售賣機,說是自動,實際離不開人的參與。
而DAO就類似於一個不需要「人」的自動售賣機,所有需要用到人的地方都是程式碼來參與。
再比如決策方面,像蘋果、微軟這類的大公司每次的決策,都是由董事會股東投票得出,然後CEO按自己的想法和能力去執行決策。
而在DAO這個「公司」裡,選票就是發行的代幣,持有代幣的成員就是股東們,不再有CEO這樣的“中心化執行人”,而是由智能合約替代CEO自動執行投票結果。
去中心化組織裡持有代幣越多,選票就越多,在決策投票的時候就有更多話語權。
順帶說說DAO的起源,2016年4月30日,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推出了The DAO智能合約,項目代幣DAO。
2016年5月27日完成了當時全球最大規模的眾籌,項目一共籌集了超過1200萬枚ETH,佔當時ETH總量的14%,價值超過1.5億美金,參與眾籌項目的人數超過11,000個。
2016年6月17日,駭客對The DAO進行了200多次攻擊,盜取了360多萬枚ETH。这就是著名的DAO事件,直接引發了以太坊的硬分叉。
我們現在的以太坊其實就是分叉之後的,因為駭客當時盜取的幣過多,可能會對生態造成影響,類似於重建了新的鏈,這樣駭客盜取的代幣就自動歸零。
不願意分叉的就繼續維持老鏈的運轉,也就是現在的ETC。
作為一個新型組織形態,DAO的優點是比較鮮明的。
這裡沒有員工管理者,項目成員都是平等的。相當於是一個大大的「扁平化組織」,團隊決策由投票決定,所有人的投票都會被納入計算。透過代碼確保條規適用於每個人。
程式碼自動執行任務,可以避免人為錯誤,也不害怕資金被中心節點壟斷,可以想象成沒有行員的銀行,沒有老板的店家。
建立在區塊鏈網路上,所有的行為包括操作、數據、記錄都將記錄在鏈上。類似於上市企業公佈的財報和運營數據,不過有別於後者,區塊鏈上是無法記錄造假的。
組織內的準則無法被輕易篡改,任何修改意見必須透過投票群體同意,然後由智能合約自動執行。在DAO裡大家都可以表達利益訴求。
舉個極端的例子,現實中如果政府部門要求你關閉項目,你可能不得不照做。但在DAO上,除非政府持有絕大多數代幣,贏得投票權,否則即使在現實中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也無法干涉DAO的運作。
跨區跨國輕鬆合作,人人都可以在平等的條件下工作,讓大家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。類似於現在很多跨國企業都支持不同國家的員工在線辦公。
DAO的願景是非常美好的,但目前仍存在很多問題。畢竟我們熟知的組織形態「股份制企業」已經運轉了幾百年,才能到達如今的這副摸樣。
所以DAO在發展初期,也存在著各種問題。
DAO是開源的,所有駭客也能看到源碼,無形間提供了探究運行過程的途徑。畢竟駭客都是程式碼高手,他們甚至可以複製程式碼以進行模擬攻擊,確保真實攻擊時能一擊即中。
為了保證項目進展不被隨意篡改,所有修改決策都需要投票,因此整個過程會變得很長,很長。
DAO的初衷是大家可以隨時決定項目轉向,但實際未知的改變可能會導致原有規則需要重寫,或是進行漫長的改動。所以真實的延展性是很有限的。
在實際生活中大家也應該遇到過,開會的時候團隊成員討論一上午,一個決定都沒有,最後還是由領導一錘定音。
而DAO中是沒有「領導」來決策的,大家七嘴八舌,可能最後也是無疾而終。小君也參與過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見,最後就黃了。
依舊是願景很好,但實際操作是很抓瞎的一件事。很多DAO項目的投票率都是個位數,能達到10%以上的都算是火熱項目了。
可能發表意見的時候「哇啦哇啦」,投票的時候「愛誰誰」,或是習慣了「聽命行事」,需要自己決策的時候反而迷糊了。
區塊鏈的任何新興概念都會有騙子大行其道,DAO也不例外。
很多假DAO項目就是打著共同治理的旗號,其實還是發起人拿到最大份額,然後炒作一段時間概念後,開發團隊套現走人。
留下一地雞毛,只供「韭菜們」唏噓。
小君認為還是有必要的。大家都知道在現實生活裡,合夥辦公司多半是個大坑。
不熟悉的人:我們不敢投錢合作。
熟悉的朋友:往往合夥到最後,不僅錢沒賺到,連朋友都失去了。
理想情況下,DAO就能解決這個問題。我們不需要信任團隊裡的任何人,反正程式碼是百分百透明可靠的,還能按照我們期望的去運行,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驗證,童叟無欺。
同時DAO的運用層面也非常的多元,並且持續拓展中,比如:
相信絕大部分人了解DAO都是希望能從DAO的項目上賺錢,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,現在幣圈DAO的項目這麼多,到底有哪些類型的DAO?哪些更值得關注?
有大財團支援的DAO
第一類值得關注的DAO,也就是背後有大資金支援的DAO,這類DAO可以潛心做項目、做產品,不用擔心項目做了一半因為缺錢幹不下去了。
投資人可以從多方面來判斷這類DAO是否值得,比如:
比較有代表性的BitDAO,它目前世界上最大的DAO之一,主要由Peter Thiel、Founders Fund、Pantera、Dragonfly、Spartan、Bybit 等提供支援。
其中,Bybit 目前是全球虛擬貨幣衍生品排名前五的交易所,以海外用戶居多。Bybit承諾每年向BitDAO的財庫提供捐款,僅2022年就貢獻了10億美金。
另外看到 BitDAO 的合作夥伴,都是在區塊鏈比較知名的各類公司,在加密版圖的影響力不可謂不大。
換句話說,BitDAO背後有很多的「金主爸爸」,最大的「爸爸」Bybit非常有錢,源源不斷「養育它」。只要Bybit能夠盈利,BitDAO就不用擔心失去經濟來呀。
所以用戶投資BitDAO發行的token,也就是BIT,更像是投資他背後的Bybit交易所,以及BitDAO旗下的生態。
提供一鍵式發DAO的平台
這類型DAO的產品形態都相對單一,用戶可以到平台上一鍵發DAO,整個操作非常簡單、易用。但其中大部分DAO的經濟模型都經不起推敲,缺乏盈利模型,大部分都是泡沫式的炒作。
投資這類型的DAO需要慎重,小賭怡情就好,不要歐印自己全部的身家。
以Aragon、Colony為代表,可以一鍵式建立DAO社區,一般都有很完備的白皮書,描述關於去中心化自治的理論,以及具體實施方式。
但儘管白皮書完整,涉及如何盈利的卻非常貧瘠,因為這類DAO的普遍特點就是經濟模型無法正確的流轉。
也就是說,雖然有著很先進的社會治理模式,同樣也是對現代社會組織形態的偉大嘗試,但最大的弱點就是無法自我供血,創造經濟價值。
在幣圈,打開天窗說亮話,大家都是為了賺錢而來,真正只是為了理想和興趣的人鳳毛麟角。如果參與只是為了「打白工」,這個模型是註定無法運轉起來的。
就算白皮書的「故事」講的再好,人人擁有了自治的話語權,但這些權利能用來幹什麼呢?可以讓我得到更多的利益嗎?或是讓這個DAO的token價格飛漲嗎?
如果都不行,要這些權利,也沒有什麼用。
去中心化組織DAO的出現無疑是一種對現有組織形式的變革,讓原本的使用者、員工轉變身份,成為「企業」的投資者和決策者。就相當於把我們曾經喊的口號:「做企業的主人」變為現實。
當然,DAO的未來是否能替代,或是促進現有的管理模式改變,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。
比如將組織規則搬到鏈上節點去做治理,光是從技術上的門檻與成本來看,對於一般企業來說,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更別提「共同治理」對集權製模式的挑戰。
但小君仍是看好DAO的發展,畢竟這是社會與科技的進化,透過區塊鏈的技術,試圖解決人類當前面臨的種種不公與困局,我們拭目以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