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很多剛進入外匯市場的人,常常會疑問究竟怎麼選擇交易所。
除了對外匯交易所合規問題的深究,我們其實還需要對外匯市場的結構有個基本的了解。
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外匯市場是怎麼構成的,以及外匯市場的結構和外匯經濟商的運作關係。
外匯市場的構成其實是類似於一個金字塔結構,金字塔頂端是頂級的流動性提供商,底部則是由個人或是小型的外匯經濟商構成,我們可以把外匯的市場結構劃分成3個層級:
不難看出,外匯市場其實不同於股票市場,這裡沒有一個「大佬」來統一撮合大家的訂單,而是分散開由不同的機構互相進行撮合。
食物鏈頂端互相撮合交易,也會向下兼容食物鏈中端的一些訂單,但一般的公司、機構或是個人想要和「頂端」搭上線直接做交易,幾乎是不可能的,一方面錢不夠多,另一方面即使真的錢夠了,也很難拿到授信。
所以,食物鏈底端的訂單都是透過大型外匯交易所來撮合。
我們剛剛已經介紹過外匯市場的金字塔結構,大型外匯零售經濟商會向大型投行詢價,拿到報價後會把手裡的訂單拋給大型投行,大型投行負責撮合這些訂單。
中小型外匯經濟商也是一樣,收到零售客戶的訂單後,會把訂單(也許是部分訂單)拋給上一級的大型外匯經濟商,由上一級的流動性來撮合這部分訂單。
那麼我們其實可以猜一下,中小型的外匯經濟商真的會把所有的訂單都拋給上一級嗎?
假設,中小型平台沒有把用戶的訂單往上一級拋,而是直接和用戶做對手方,你買我就賣,你賣我就買,只要用戶虧錢,平台作為對手方就在賺錢,是不是感覺打開了新世界?
這也是很多外匯平台除了點差、手續費、隔夜利息之外賺錢的方法。
所以,中小型的外匯經濟商在收到零售用戶的訂單之後,會有2種選擇:
現在你發現零售外匯經濟商的貓膩了嗎?
沒錯! 就是這些平台會和用戶對賭。
其實對賭並不可怕,對賭也不代表一個外匯平台就是黑平台,很多正規的平台都會和用戶對賭,像 IG Markets 這樣的大平台也不例外。
關鍵還是看你選擇的外匯經濟商是否營運正規,正正經經的和用戶“對賭”就沒什麼問題。
我們對這方面有認知就好。
1.大型投行
在外匯交易方面,大型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是外匯市場上最大的參與者,比如花旗銀行、瑞銀、高盛等幾個的耳熟能詳的機構。
他們有著絕對的定價權,也就是說外匯匯率的報價是由他們決定的。
這些機構負責承接每天的外匯交易量,並透過充當做市商來賺錢。
也就是說,他們會不斷的買賣貨幣,通過買價和賣價之間的差價來賺錢。
這些大型投行為中型銀行、跨國企業和大型的外匯零售交易所提供流動性。
2. 政府、中型銀行(中央銀行)
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,也經常參與外匯市場。
就像公司一樣,各國政府參與外匯市場的運作、國際貿易支付和管理外匯存底。
這些大人物負責實施可以改變貨幣價值的貨幣政策,他們是影響利率和控制貨幣供給的人。
中央銀行可以通過直接或是簡介的干預,來影響外匯市場。
比如,央行認為新台幣的定價過高或過低,他們開始大規模買賣操作來改變匯率。
總而言之,中央銀行的一些金融政策大家一定要關註,而且一定要理解,這對做外匯交易有很大的幫助。
3. 大型的外匯零售經濟商
不要以為零售經濟商就很小,即使是做零售市場,很多經濟商的體量也已經非常龐大,並且是其下級市場的流動性提供商。
不少大型的外匯零售經濟商都是上市公司,每天的交易量都很可觀,而且可以拿到頂級投行的授信,從頂級投行處獲取流動性。
4. 大型跨國企業
就是指那些做進口或出口買賣的企業,比如日本的豐田汽車公司、美國的蘋果公司等。
這些企業因為公司的營運會賺到非常非常多的外匯,一方面他們會有換匯的需求,另一方面他們也會有對沖匯率波動風險的需求,所以這些大型企業也會參與到外匯市場中。
比如,豐田車公司通過出口美國汽车,賺取100萬美元。
到了發工資的時候,要發給在日本的員工日元,所以就要把這100萬美元換成日元來發給在日本工作的員工們。
這就相當於做空美元,來買入日元。
5. 零售交易者
也就是個位散戶交易者,希望在外匯的匯率波動中賺到差價的人,通常每個人投入到市場的錢不會和機構那麼多,但散戶的群體足夠龐大。
什麼是貨幣對?主要貨幣對和次要貨幣對有哪些?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貨幣對?
什麼是【外匯】點(Pips)?什麼是點值(Pip Value)?怎麼算點和點值?